春天是桃花怒放的季节,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桃花是诗人们乐此不疲的吟咏对象。
两千多年前,我国很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里,就留下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的绝唱。诗人描写的是一个如桃花般美丽的姑娘就要出嫁了,其美满的婚姻和高尚的德行一定会给她的家庭带去兴旺发达。这其实是一首古人在婚礼上唱出的一首祝福之歌,两千多年过去了,我们还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喜庆之日的温馨与甜蜜。这里,桃花成为一个美好的象征,反映出先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在一个的初夏时节,大诗人白居易来到庐山的大林寺,山下已是大地春回,芳菲已尽,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,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。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,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——一片盛开的桃花。令诗人不禁心情愉悦,提笔写下了了这首立意新颖,构思灵巧,意境深邃,富于情趣的绝句珍品,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。
有关桃花的爱情诗,很经典的莫过于崔护的《题都城南庄》。唐代诗人崔护考进士未中,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,在郁郁桃花林里,偶遇一美少女。其时桃花开得正欢,少女甜美的面容在桃花映衬下显得格外红润,妩媚动人。崔护惊讶于少女的美丽,几回启齿欲言,却又含羞而止。姑娘热情地接待了他,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到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,只见桃花灼灼开,不见少女款款来。此情此景,不禁让诗人心生惆怅,写下了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刘禹锡别出心裁的用桃花喻人寓事,演绎了一桩名传青史的“桃花诗案”。唐永贞元年,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、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为郎州司马。十年后诗人回到京师,并写下了《玄都观桃花》一诗,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!”诗人以明艳趋时之桃花隐喻充斥朝中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,借花讽喻,痛快淋漓。但诗人又因此再度被贬谪为连州刺史。当刘禹锡十二年后再次回到长安,他又吟出《再游玄都观》曰:“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种桃道士归何处?前度刘郎今又来。”尽管坎坷多年,诗人依然故我,豪气逼人、初衷未改。
风流才子唐伯虎在《桃花庵歌》咏叹道:“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里桃花仙。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……”诗中的桃花与美酒,体现的是诗人历经红尘繁华情事,从而看透人生无常空幻现象之后,欣欣然无牵无挂好心态。癖好桃花而能得道成仙,这成仙后的状况呢,只是种种桃树,待到桃树长大成林了,便开始摘桃花换酒钱。逍遥日子里,酒醉与酒醒皆与桃花长相厮守,至于那些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与爱恨情仇,也就统统抛之脑后了。
除此之外,我还喜欢清朝诗人谈印梅在《九嶷仙馆词》的两句诗:“杨柳晚风深巷酒,桃花春水隔帘人。”酒藏深巷,不好酒也心醉于杨柳春风;人隔珠帘,不好色也神迷于桃花春水。江南小镇的温婉、含蓄,尽在这一藏一隔之中。特别是“桃花”一词用得极好,此时此地,此情此景,只可能是桃花,除却桃花换成其他任何一种花,都会显得不伦不类。还有李太白的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,杜甫的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问浅红”,袁枚的“残红尚有三千树,不及初开一朵鲜”,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则是“若将人泪比桃花,泪自长流花自媚。”
桃花是女子娇羞的颜面,是深藏深山的春光,是多情才子的情感,是改革志士的号角……片片桃花,在辉映的生命中绽放;首首诗歌,在灿烂的桃花中盛开。
癫痫的症状济南治疗癫痫病很好的医院那里治疗癫痫病很好